图片由AI生成。
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
最近有两则新闻引发关注:老人扎堆进快餐店蹭空调,商家用喇叭驱赶;多地图书馆出现“放娃”现象,影响馆内读书环境。客观上讲,老人和孩子的行为,干扰了正常秩序,确实不妥。但设身处地想一想,这“一老一小”背后的公共服务需求,是不是没跟上?
正值暑期,家长没时间带娃,需要既能让孩子学习,又保证安全的地方;而老人舍不得开空调,需要既能纳凉,还能解闷的地方。快餐店和图书馆,无意中成为“一老一小”的选择。
但这不是长久之计。商家要做生意,图书馆有管理规定,没法承担服务“一老一小”的功能,矛盾就会产生。把老人劝离快餐店,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,看似矛盾解决了,但背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,老人纳凉、孩子托管的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。
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寻满足这两项需求的供给路径。在公共纳凉方面,在地铁里开设公共纳凉区,开放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,延长社区活动中心开放时间,开放图书馆和体育场,供居民避暑等。在托管服务上,有的企业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,涵盖作业辅导、运动训练等内容;有的高校为教职工子女开设“少年营”,设计特色课程;有的社区组建“春苗帮扶队”,招募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。这些探索与实践,为缓解“一老一小”暑期公共服务难题提供了可行思路,是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。
暑期纳凉、托管,只是“一老一小”公共服务需求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,“一老一小”社会服务需求也更加多元。既包括衣食住行、安全健康,又涵盖精神慰藉、社会融入等多个层面,既涉及硬件,又涉及软件,既有生活性需求,也有发展性需求,既存在共性,也面临个性化问题,区域之间、城乡之间的需求差异各不相同。尤其是农村医疗、照护、教育、托育等资源相对薄弱,“一老一小”的问题更加突出。如何有效解决“一老一小”问题,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“一老一小”对应生命两端,一头连着“夕阳”,一头连着“朝阳”。养老和托育在很多方面也有共通之处,都是面向最需要社会关爱的人群,都面临服务供给有待加强的问题,都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、引领推动行业发展。一些地方试点“老幼共托”一体化模式,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整合在一起,节约资源、共享人才,通过代际交流活动,促进老幼群体之间的互利互惠。不管服务模式如何创新,完善“一老一小”公共服务,更重要的是保障公平性、均衡性、普惠性和可及性,为百姓提供用得上、用得起、用得好的服务,才能真正实现老有颐养、幼有善育。
英赫优配-配资盘股票配资网-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-杭州配资公司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