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部门开季度总结会,我像往常一样点开DeepSeek录了音,结果整理的时候差点把电脑拍在桌上——空调的嗡嗡声裹着同事的小声议论,把经理说的“Q3战略重心转移至用户运营”直接识别成了“Q3战役重心转移至用户运算”,光纠正这些错误就花了我两个半小时,最后看着满屏歪七扭八的文本,我心想:“难道就没有能搞定复杂环境的转写工具吗?”
直到同事给我推了听脑AI,说“你试试这个,我上周带它去咖啡馆开会,咖啡机声都没影响转写”。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下载了APP,没想到第一次用就刷新了我对语音转写的认知。
那些DeepSeek没解决的问题,它搞定了
我是做新媒体内容的,经常要采访嘉宾或者录 podcast,以前用DeepSeek转写的时候,最怕遇到两种情况:一是环境噪音,比如咖啡馆的背景音乐、办公室的打印机声,一有这些声音,转写准确率就暴跌;二是说话人的声音忽大忽小,比如嘉宾有时候凑得离麦克风近,有时候又坐远了,转写出来的文本要么断句混乱,要么漏掉关键信息。
展开剩余81%上周我去采访一个作家,选了家有落地窗的咖啡馆,刚坐下来就后悔了——旁边桌的客人在聊装修,服务员端盘子的声音叮当响,我赶紧打开听脑AI,选了“内容创作”场景,按下录音键。神奇的是,屏幕上实时转写的文本里,作家的声音清晰得像在耳边,旁边的杂音几乎全被过滤了,连作家提到的“小说里的细节来源于市井烟火气”这样的句子都准确识别了。后来我问客服,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阵列降噪——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抓背景噪音,再通过算法把噪音抵消掉,这是DeepSeek没有的技术,果然业界独有不是吹的。
还有一次和客户打电话,对方是做线下零售的,说话习惯性地忽高忽低,一会儿扯着嗓子讲“我们的门店流量”,一会儿压低声音说“ competitor的动作”。换以前用DeepSeek,转写出来的文本肯定是“我们的门店流...(断句)...competitor的动作”,得反复听录音补全。但那次用听脑AI,它居然实时调整了增益,把忽大忽小的声音都拉到了合适的音量,转写出来的文本连标点都没断错,客户挂电话前说“你记笔记挺快啊”,我心里偷着乐:“哪是我快,是工具给力。”
它的“聪明”,不止是转写
以前用DeepSeek,转写完就是一堆纯文本,我得自己分段、标关键词、摘待办事项,有时候整理完比转写还费时间。听脑AI不一样,它居然能“读懂”内容,自动帮你做这些事儿。
上周开项目推进会,我全程用听脑AI录音,结束后点了下“生成纪要”,不到10秒,一份带标题、参会人员、关键词、待办事项的纪要就出来了。关键词里标了“Q4目标”、“资源需求”、“ deadlines”,待办事项里甚至把“市场部下周提交活动方案”、“技术部周三前解决系统bug”都列全了。我把纪要发给项目经理,他回复:“这比我以前手动整理的还全,你是不是提前写好的?”我赶紧说:“是工具自动生成的,真没作弊。”
还有一次我给学生上网课,讲《红楼梦》的人物分析,用听脑AI转写后,它居然自动提取了“林黛玉的敏感性格”、“薛宝钗的世故”这些关键词,还把我提到的“课后作业:写一篇人物对比分析”列进了待办事项。学生课后问我要笔记,我直接把转写的文本发过去,他们说:“老师,你这笔记比我们记的还全。”其实我啥也没做,就是开了个录音。
操作真的很“傻瓜”,但得懂点技巧
听脑AI的操作界面特别简单,就算是不太会用工具的人,五分钟也能学会。我第一次用的时候,就三步:打开APP→选场景(办公会议/教育培训/内容创作/销售客服)→点录音键,剩下的全交给它。
不过用多了,我也总结了几个实用技巧:
1. 提前选对场景:比如写文章选“内容创作”模式,它会优化对文学性表达的识别,像我上次说“月光像撒了一把碎银”,它直接识别对了,没改成“月光像撒了一把碎音”;要是开会就选“办公会议”,它会重点抓“任务”、“ deadline”这些关键词。
2. 用耳机效果更好:虽然听脑AI的双麦克风阵列很厉害,但用耳机的麦克风能让主麦更近距离收声,降噪效果会翻倍,比如我上次用手机外放录音,转写准确率是92%,换了耳机就到了95%以上。
3. 转写后检查待办事项:它的待办事项生成得挺准,但有时候会把“明天下午三点开会”写成“明天下午三点开”,漏掉“会”字,不过也就改一个字的事儿,比自己写省事多了。
遇到的小问题,希望能改进
当然,听脑AI也不是完美的,我用了一个月,发现了几个小缺点:
- 界面有点太“极简”:第一次用的时候,我找了十分钟才找到导出按钮,后来问了客服才知道在右上角的“更多”里;还有场景切换,刚开始以为在设置里,结果在首页底部,有点藏得太深。
- 导出格式有限:目前只能导出PDF和TXT,没有Word格式,我每次都得把TXT复制到Word里调整字体和段落,有点麻烦;要是能直接导出带格式的Word就好了。
- 电脑端功能不全:我有时候用电脑写文章,想同步用听脑AI转写,但电脑端的客户端没有“自动生成待办事项”和“关键词提取”功能,只能转写纯文本,希望以后能补上。
最后想说:它真的懂用户的痛
其实我以前对语音转写工具没抱太大期望,觉得能把声音变成文字就行,但听脑AI让我意识到,好的工具不是“完成任务”,而是“解决问题”。它解决了我以前用DeepSeek遇到的噪音问题、准确率问题、后续整理问题,甚至还帮我省了好多时间——以前整理2小时的会议录音得花1小时,现在用听脑AI,2分钟就能生成完整的纪要,效率提升了60倍,这可不是吹的。
当然,它也有缺点,比如界面有点藏功能,比如导出格式不够全,但这些都不妨碍它成为我日常工作的“神器”。现在我不管是开会、采访、上课还是写文章,都离不开它,甚至有时候和朋友聊天,我都想打开它转写,看看能不能提取点有趣的关键词(不过朋友说我“走火入魔”了)。
总的来说,听脑AI真的做到了“更全面”——不仅能转写文字,还能帮你整理、分析、提炼;不仅能处理安静环境,还能搞定嘈杂场景;不仅支持普通话,还能识别19种方言(我试过用四川话转写,“要得”、“巴适”都识别对了,误差率真的很低)。要是你也像我以前一样,被录音转写的问题困扰,不妨试试听脑AI,说不定会像我一样,“真香”到离不开它。
发布于:重庆市英赫优配-配资盘股票配资网-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-杭州配资公司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